查看原文
其他

写作的起点,从提高输入质量开始

黄世亮 闪电HSL 2023-10-11

0 引言

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,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件。李笑来把写作的定义描述成三个部分,“输入——处理——输出。”这个定义非常好。

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,我先来想明白如何“输入”。

 

第1章 从好奇心开始

写作概念里的“输入”可不单单指阅读,还包括生活的经历,对周围的观察,对环境的体验等等。对知识的渴望、对生活的好奇心,还有对工作的进取心,这些是构成“输入”的基础。没有这些,那能认真读书啊,对周遭环境也会陌生而且不关心。

如果体验过更多的世事,阅读过更多的书籍,大体上是更容易写出精彩的文章的。

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过去,如果你要选择写作领域,就应该选择自己有好奇心的领域。如果你对整个世界都没有好奇心,那还是别写作了。大概也没有这样的人吧,僵尸还对活人有好奇心呢。

好奇心会驱使我们去开始“输入”,但要想有高质量的“输入”还必须有责任心。如果只有好奇心,没有责任心,想必在“输入”的过程中会浅尝辄止。责任心是让一个人能坚持思考,即使是遇到困难也不放弃的一个品质。要想写出有意义的文章,引起别人的阅读欲望,你肯定得解决某些问题。有问题就要去寻找答案,有答案然后就可以写成文章了。

我写比特币的科普文章最一开始就是因为我对比特币的好奇,我发现这是一个使用数学和计算机描绘出来的经济学世界,特别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些什么。然后热爱上了这些知识,产生了分享的愿望,甚至产生了一些精神病般的责任心,想要向他人解决这个世界。当然更重要的是,我从这些文章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反馈,让我觉得有意义。哈哈。

有了好奇心和责任心,这才谈得上讲方法论了。不过,有了合适的方法论,也会反过来促进好奇心和责任心。所以不管有没有写作的好奇心,还是先来了解下提高“输入”的方法。

 

第2章 调用五官来观察世界而不是让头脑漫无目的地游荡

我在不做事的时候,比如走在大街上,坐车时,大脑经常会自由地幻想,天马行空,我的大脑就像一台永动机一样无休无止地制造一些莫名其妙的联想,完全没有意义。所有的这些幻想不会有任何的创造力,纯粹是在浪费时间。无论身处在何处,认真用眼睛、用耳朵去观察这个世界,或者和他人探讨一个问题,远比自己幻想有意义。

我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好,直到我读到一本书叫《奇特的一生》,书讲了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人,产出丰富无比,他这一辈子在多个领域完成了难于相信的发现和创造。里面有一个细节,记录了他在一次路途的往返,花了0.5小时。但他走路观察到一次植物现象,并且在思考他的植物的门类。我被感动了。然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让自己的大脑随意地幻想。

后来我读到一个哲学家,约翰·杜威的一句话:

我们把比大多数人喜欢承认的更多的时间浪费在了“琐碎的脑海图景,随机的回忆,愉悦但无根据的希望,掠过的、半生不熟的印象。”

当时我就暗暗下决心要改掉我随意幻想的习惯,那一年我29岁。我现在走到大街上,我努力调动自己的眼睛去看各种东西,去读看到的字,看别人的衣饰;我到了室内,我会去观察家具的摆放,估算空间距离;坐在公交车里,如果不听音频,我也会去观察乘客的衣服、所带的物品……反正我要阻止我的大脑任意去幻想。

到了晚上睡觉时,我会集中精神回顾一下我在这一天所看到的和听到的。我会问一下自己这些都意味着什么,哪怕没有答案也好,我会思考这些事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,我会想我有没有看到别人哪些地方做的比我做的好,我可以学习的……不用多久,10分钟到30分钟。反正你也不是一躺下就睡着,对吧。

现在我就慢慢成功阻止了自己的大脑任意凭空地幻想。我不能准确地说,这给我带来了多大好处,但有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,这么做对自己工作时集中注意力有非常大的帮助。我现在读书时、写作时和做其它工作时,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大延长了。

对写作来说,我阻止了自己的大脑随意幻想,认真观察这个世界,很明显的结果是,我收集到了更多的可供思考的现实。

 

第3章 让你的输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

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观察现实去获得素材,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,我们只能看到极其有限的时空范围的事情。

李笑来在新生大学的写作课里提到对调查和研究的思考。我们的时间都是每天24小时,但能有效利用的时间很难突破8小时。更重要的是,时间是线性的,你无法回到过去再“复习”某些观察和体验。而人生活的空间也是非常难突破的,我们的活动范围对于我们想要了解的事实真相来说是非常局限的。而读书却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,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和死去的人沟通,也能了解远在地址另一边的人生活习俗。所以对“输入”来说,阅读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非常好的工具。

阅读是提高“输入”质量和效率的极好的方式。当然前提是你读的书是好书,选择牛逼作者写的书,选择牛逼出版社出版的书,选择那些版次多的书,选择那些印刷数量多的书。

相信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大家都应该是有共识的。我这里提供一个我读书的方法。

 

第4章 认真阅读

我以前读书求快,很喜欢向别人炫耀我读了多少书。回想起来,觉得自己不要脸。因为那时候很多书其实我只是读过,但真的没有理解作者的意思。我对那些书只能回想起一两个当时到看后很兴奋段落。现在我读书很慢了,我已经放弃了用读过多少书来炫耀自己了。

我现在用以下办法来处理我平时读的文章和书籍:

  1. 如果是文章,比如5000字以内这种级别的。我会一口气读完。如果是书,我基本上会读一小节,然后停下来。

  2. 思考下作者到底说了些什么。我会思考作者的主题,或者是结论,或者是用少数几句话来概括我读到的内容的中心思想。如果回想不起,就再去读。

  3. 如果是这文章或书我觉得写的非常好,我会用笔记本写出第2里的主题、结论或中心思想。

  4. 如果这文章或书我觉得写的非常非常好,我会去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证据,多少证据来支撑他的结论。

  5. 如果这文章或书我觉得实在是太好了,我会再做一个工作,写一篇总结。

 

用以上办法读书,除了让我体会到我的阅读更深刻外,还有一点特别的好处,我非常快能识别我读到的文章和书是不是垃圾。

 

第5章 收集资料

认真阅读,免不了对作者的寻找证据的能力,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感到惊叹,这时候就有抄下来的冲动。对,不要吝啬你的时间去抄,甚至直接复制粘贴你遇到的好的文字。

我使用的是Microsoft Onenote这个软件来记录我的读书笔记的。把我遇到的好的文字都抄进这个软件,目前这个软件记录的文字应该超过百万字了。

以前我就是直接将我认为值得记录的文字,也有些是图片,抄到Onenote上去。我几乎没有分类,就按文字多少分了两个文件夹,一个“短文”,另一个是“长文”。但最近上了李笑来的写作课,李提供了一个更加详细有效的收集资料的分类方法。

李老师将资料定义为:

1.事例。就是各种例子。平时复习的时候一定记得问自己一句:这个例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,还可以用来说明什么问题?

2.类比。类比是在读者未知和已知之间构建一座桥梁。这是非常好的解释自己观点,让他人方便理解的办法。

3.理论。理论是人类对某一类现象的总结和归纳。比如黄金分割理论。这些理论都可能用来拓展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。

4.思考方式和论证方式。就是作者是如何证明他的观点的过程。

我将我之间做的笔记按这个分类方式去整理下,发现确实让自己的笔记立体化了许多。不过还有很多笔记,我不知道该归为哪类。

 

第6章 结束语

对知识的渴望、对生活无与伦比的好奇心、丰富的人生阅历,以及对工作的畏惧,这或许是写好文章的前提。

如果我们体验过更多的世事,阅读过更多的书籍,一定能写出更漂亮的文章。

(想第一时间阅读我的比特币科普文章,请关注我的公众号: 闪电HSL)


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